高新技术

当前位置:深圳风景园林网 > 行业信息 > 高新技术

[设计理论] 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的原则与发展趋势

标签:  时间:2009-03-27 点击:80496 来源:深圳风景园林协会
[设计理论] 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的原则与发展趋势
作者:田 园
一.困惑与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快速改变,人们的空间审美观念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功能形式等经典空间美学原则受到空前的挑战,在我国特有的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空间审美思想将呈现多元并存的现状,空间审美的思想观念、意识正在发生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由我国特有的发展中国家现状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决定的。旧有的景观空间的审美原则正在进行着历史性的融合与置换,这种融合、置换将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城乡之间、不同人文或地理单元之间交叉出现,交叉融合,发展趋势趋于明显,即趋同于以自然生态景观审美为目标的“景观生态审美”模式。
  接受西方纪元文化,我们进入纪元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以崭新的期待接受新世纪思想的沐浴、挑战。然而同时,生存与居住环境问题却日益凸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问题也随之越来越突出,为适应这种急剧变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行业——规划设计,其思想应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为社会发展、变化做出合理预警和对策。规划设计的观念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不仅仅应解决局部人群或地域的矛盾,也不能单独追求片面的空间功能需求,也远非“空间形式美学”一词所能简单概括,而应着眼于大地环境的综合改善。如果说, 20 世纪初期在西方兴起的工业设计思想革命掀起了工业设计的狂潮,演绎了现代意义上的空间环境设计思想美学,近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影响人类整整一个世纪,对人类在文化进化史上写下了岂今为止最为光辉的一页;那么在 21 世纪,当人类面对自身文化极度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诸多作用下,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下,如何谱写新的历史篇章,人类在思想方法层面上如何提出新的革命性的“激活点”或者在设计规划上提出新的、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协调诸多矛盾的规划观念,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规划战略思想。新世纪规划设计的革新点在哪儿?发展趋势又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新一代规划设计师。
二.审美观念的混杂、交融
  随着知识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交流已变得相对容易,社会发展速度节奏成倍增长,巨大的社会需求变革要求每一个个体与集体作出相应的变化,新的社会与经济、环境模式应该对应怎样的规划设计理念,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文化生态时代相适应的规划设计审美思想不再是贯穿二十世纪始终的功能与形式美学原则,长期以来被奉为空间审美金科玉律的功能、形式比例原则。这些原则在纷繁多变的众多思想杂流的冲击下,变得模糊、混沌而富有多义 …… 在面对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面孔,衣食不愁的人们终于发出了很多疑问。原始、自然、多义、丰富、混沌、模糊的原生态景观和非机器化的农业文明手工景观重新以巨大的自然野性姿态博得了众多的人们的怀念和欣赏,工业文明的机器与直线不再是主宰的审美选择。城市中心的巨大膨胀伴随着城郊土地的严重流失、以及农村的工业化进程等、带来了政治、经济、观念文化的相互渗透,同时使我国的空间审美意识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经济和文化状态下形成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或体现为一种相互融合、共存的奇异状态,或则变现为一种水火不相容的隔离状态,或体现为一种较为纯粹的工业文化表现或农业文化表现,或表现为非常流行、前卫的后工业、信息时代的纯粹状态,而有时则依然表现为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原生态状态。然而如此纷繁复杂的空间审美思想状态其走向基本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趋同,即综合了各种文化与生态状态的理想的景观模式,我们简单称之为“理想景观生态美学”。理想景观生态美学是原生态景观美学与人类先进文化科技状态的提炼与抽象。是一种全新的多义的能够适应自然生态需求与高度科技文化需求的审美原则,它以原生态景观审美为基本出发点,以关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民情、科技文化、历史记忆精华为焦点或内容,包含了工业时代的比例、尺度等空间形式原则,同时从宏观角度和个体层面则极力反对单一工业文化空间审美的一种审美观念。
  这些相互矛盾,观念纷杂的思想现状非常具体而现实地存在于我国的各类思想观念层面中,我国进入 WTO 之后,经济全球化的态势在我国将近一步加强,外来思想的强力注入,使我国的思想观念不得不提前做出综合整合,即用具有自己民族与国情特点的文化观、思想观来面对来自世界各个文化层面的对比与冲击,只有具备自己民族的鲜明思想文化观念,才能面对来自世界的冲击,成为世界文化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成员。比如,我们不可能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普遍使用美国或者英国、德国的文化去面对这些国家的文化竞争。因此在我国无论多么繁杂多变的思想观念将在一定的时间内达成相对的统一,这是我国对外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这从另一个方面培养了我国自然与人文高度和谐的哲学观念,在工业时代,中国古老缓慢的农业生态思想观念显得无法适应,因此在十九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来,我们在经济方面大大的落后了,然而,当人类文明跨过了工业时代,进入生态、信息时代之时,中国传统的生态农业文明熏陶下的思想观念得到了绝好的发展契机,天人合一的思想,虚实一体的哲学观念将会重新得到高度重视,这与新世纪生态学整体思想的观念不谋而合。可以预言,规划设计审美的主流思想必将从功能形式至上的审美原则融合、置换为具有先进生态学思想的景观生态审美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思想观念的审美观将会消失,相反则将会更为精致而富有特色,只是不再成为普遍的标准与原则!
  以下几点是当前我国对于空间、景观、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的观念概览:
传统农业文明的国民基础决定了基本空间审美的质朴与杂乱
快速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城市文化决定了城市空间千篇一律的面貌
文人仕官一体的文化传统决定了追求空间意境的虚无和幻想,缺乏实际操作性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现代发达国家的现代文化已成泛滥趋势
繁忙的普遍物质化、科技化社会文化生活追求使原生的生态文化与自然生态逐渐被人们遗忘
环境的恶化使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城市文化人首先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城市中产阶级的兴起使得舒适的生活空间创造变得迫切和需要
中小城市与超大城市空间审美追求的相反性趋势变得日益突出——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文化追求差异冲突。
三.景观审美观念的整合、提炼
  经济的繁荣必然导致文化的昌盛,这是人类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迈入了一百多年以来新的高峰起点,面对新的全球化经济、文化模式,思想观念的整合与提炼则是必然归宿,而此过程将会随我国的经济建设而逐渐形成,我们处在一个多阶段的发展时期,具有明显的中国发展阶段特色,即包含了农业文明的审美情节,有具备工业文明的极简特点,同时生态学思想的发展与古老的东方哲学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从而使景观生态审美在我国尤其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形成了先锋的审美观念。并与新的科技发展取得了高度的和谐。
  概括而言空间规划设计的文化审美观念将以三类趋势作为新世纪景观审美的基本类型模式:
1 .村落田园审美观——农业文明的审美观念
  童叟闲适、麦香稻花、田园风光、桑麻之乐是农业文明时代典型的景观特色,这类景观特色并不会随着农业文明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自然景观结晶永远留在人类的记忆当中。
2 .极简主义审美观——工业文明的审美观念
  工业文明的标志则是机器美学的兴起,一切事物在工业文明时代变的那么富有规律,简洁,经济功能的原则是一切人类创造物变得简洁而富有想象空间。
3 .景观生态审美观——生态信息文明审美观念
  景观生态审美则是整体综合的审美观念,它不以单纯的视觉形式为审美原则,也不以生活生态为主要内容,而是这些诸多要素的集合,其核心内容是生物物种的生境和谐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考虑一定意义上的人性空间,但绝不仅仅是完全以人为本的景观空间,而是宜人生态生境与人性空间的交融、整合。
四.规划设计实例
  长春净月滩风景林规划的审美原则综合了以上三类审美类型的观念,在点、线、面的景观构架中,以景观生态审美为根本面的造景基础,充分遵循了自然植被景观系统的审美原则,创造了层次分明的林缘小乔木、灌木、草花地被景观系统。人工休闲设施的设计则遵循了自然景观生态的原则,力求不着痕迹,水岸休闲步道的设计则用运极简主义的设计原则设计了方便的大大降低的造价符合经济原则。而空间景点的设计设美观念则兼顾了传统意境园林的审美要旨。
4.1 规划综述
  风景区是一个景观综合体,具有多种功能,风景区景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以保护为前提,风景区规划的核心是景观保护和恢复规划。风景林规划是风景区积极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景观保护规划又以景观综合评价为基础。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风景林规划包括现状景观林地评价、景观林特点结构分析、景观林地规划设想、景观林地的规划反馈即纳入自然风景林地进行结构和群落稳定性等生态景观美学的评价确认,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游憩和社会经济综合效益进行总体协调。
4.2 现状分析
4.2.1 .风景林现状的特点分析
地处景观边缘地带
景观敏感度较高
相对坡度较小
现状植物稀少
4.2. 2 生境分析
  长春市净月潭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属长白山余脉的低山丘陵地带。净月潭森林公园的植物跨长白山、内蒙、华北三个植物区系植物品种丰富现有高等植物 550 种,乔木树种达 30 多个,还有很多观赏植物花冠木及地被植物。
  现有森林景观具有较大的优势,绿化效果较好,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高,大面积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已形成壮观的森林风景,具有雄伟简洁的韵律,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
  主要有以下几点:
树种单一
色叶树少
林相变化不大
无林缘植物和林木下层结构植被,层次单调。
  空间景观效果平淡,花灌木贫乏,群体效果不够丰富。拟建净月潭风景林地,位于净月潭南岸潭边湿地,地形平缓,土壤肥沃,属于河滩漫水边缘地带,适合多种乔、灌、草植物生长。适合该地生长的乔木及灌木林型,但现有植被非常稀少,除有少量榆树外,基本是农田,风景林的建设难度比较大,在较小的面积内模拟植物自然群落,并且形成良好的景观,要求有高度的生态美学协调能力和熟练的植物生态习性之把握。
4.2.3 水文及气象条件
  气候为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的季风气候的过渡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4.7 度 .
  海拔一般在 220 —— 406 米
  最大冻土深 169 厘米
  极端温度: -34.9 摄氏度 —— 38 摄氏度
  表面土壤状况 : 白浆化暗棕壤 , 厚度 15-50 厘米
  水文状况 : 属于低山丘陵裂隙潜水贫水区 , 但地表水较充足。设计水库水位 234 米,库容 2450 万立方米;死库水位 223.5 米,库容 97 万立方米。
4.2.4 景观评价及分析
  净月潭风景林规划用地属人工湖泊(蓄水湖)边缘湿地,其水位调节完全靠人工蓄水及排水控制,地带边界较为稳定,不同于自然河流及湖泊水位,就目前气候和季节涨落影响,其稳定性较为规律 , 夏季设计水位不超过 234 米,冬季结设计冰面高程为也不超过 234 米
  通过对净月潭景观要素的分析,景观可控要素是规划设计的主要区域,因此合理的规划设计和长远的建设考虑显得非常重要,不可控因素如天象及山体景观仅能从全局着手,从大的宏观区域着手进行环境改善而得以改善。
  从景观敏感度分析,该区域是二级敏感度与一级敏感度之胶合状态,是风景整治规划的核心部分。
  从景观阈值度讲区域拟建风景林地属一级阈值度,抵抗人为破坏的能力最弱,更需林地的保护与涵养。
  从边缘效应理论出发,河边坡地与道路旁边地为景观可利用度最高区域,也是开发与保护阈值最为集中的区域,从此意义上讲,以涵养水源为主的风景林开发是十分正确的决策。
  从保护湿地的理论 , 生态资源效能考虑,建立更稳定的河滩风景,灌木林地更能协调多方的阈值。
  根据净月潭总体规划风景资源的评价体系之评价要素和评价因子两个方面,对其八个度量因子进行统筹评价,即从典型度、珍稀度、科研度、半厚度、观赏度、利用度、三效度、破坏度等因子入手 , 对该规划区进行考核。即在典型性上应延续建设国内首屈一指的人工森林群落体系,突出背山面水的植物群落层次变化特征,以观赏性为突破口结合利用度和三效度尽量减少开发的破坏因子,力求使风景林达到总体规划景观要求的一级水平。
4.2.5 功能结构布局分析:
  净月潭拟建风景林地现状结构简单,为空间缓坡滨水空旷地,垂直及水平层次均很简单,背景是长白落叶松及樟子松林,植物群体天际轮廓线为微变化上升曲线。为增加规划风景林地的丰富性和宏观统一性,从垂直和水平的不同林型变化入手创建结构复杂、群落稳定的准生态风景林布局结构。
4.2.6 现状交通分析:
  现状道路交通只有林地南侧的环潭路,没有其他辅助游览和观光道路。
4.3 规划原则思想
  净月潭风景区总体规划景观保护规划原则有如下规定:
4.3.1 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在先。
4.3.2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保护与扩大生态资源相结合,在保护好森林公园的山水林的前提下,扩大造林,增加蓄水。
4.3.3 坚持环境影响项目“三同时”原则严格禁止污染,必须限期治理迁出。
4.3.4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危及物种生长生存的病虫害。地方性森林灾害和各种可能导致环境恶化的隐患,应以积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4.3.5 保护工程设计要坚持坚固、适用,并以周围景观相协调相的原则。保护工程设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可能做到即实用美观,在体量、色彩、风格上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起到点景美景的作用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净月潭经几代人的经营,形成以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红松等针叶林为主体的三十多种树种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资源的保护培育利用、森林防火、病虫鼠害的防治方面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但随着公园开发的范围扩大,游人量的增加,对林地及生态迁移道的践踏与破坏已与日俱增,为此在该区的风景林旅游景点的规划当中,应充分考虑景点开发和游人对生态资源的影响,从规划设计角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的开发性保护,完善该区的森林景观层次和生态资源环节。
  针对风景区内风景林地规划现状及委托任务,我们提出了以下六个具体的风景林地建设原则:
景观规划建设的宏观统一性原则。
生态保护原则多样性。
植物风景景观布点的丰富性原则。
为人性原则。
景观保护规划的前提性原则。
景观规划的反馈机制原则。
4.4 风景林规划定性:
  根据总体规划之原则规定,风景林的规划应在基础之上,根据具体的生态风景林建设科学规律,结合我们提出的四个规划原则,对风景林地定性有更加明确的定义:即宏观视野内具有统一植物远景景观,近景游憩空间内具有尺度宜人、变化丰富、群落稳定的滨水林地景观生态空间,并且在林地内有一定的休闲设施和活动场地,空间结构布局适合植物景观的充分展现以及各景点特色景区的形成。
  可以说风景林的建设从宏观角度讲是森林外缘与滨水坡地两个边缘地域的交叉地带。从景观层次和生物物种的丰富性出发,该风景林应以现状落叶松、樟子松为背景,体现丰富多姿,层次多元以带状阔落叶树为次背景,以小乔木和灌木为主要景观内容的林缘风景林景观带。
4.5 规划结构布局
  风景林位于净月潭南,环潭路内侧为沿潭地带的中心。为使该风景带满足对岸视点及内环路沿线在潭边的近距离观赏风景的要求,总的布局采用了沿地形及潭边走向的层带状布置,断面布局呈三角状布置,风景林地的空间格局是背景林的延缓和发展,是整个潭南风景林的组成部分。环潭风景林是一个整体,规划从潭之上游到下游风景林地的分布变化在景观和生态布局上应形成一定的序列。
4.5.1 环潭南白桦、黄栌、珍珠梅群落林带——桦林风情
4.5.2 环潭北钻天柳、茶条槭、太平花群落林带——柳岸波光
4.5.3 环潭东杨树、腊梅、盐夫木群落林带——潭梅迎雪
4.5.4 环潭西春榆、枫树、溲疏连翘群落林带——枫榆家园
  此次规划的风景林地属潭南桦林风情风景带,以落叶松渗透林、白桦林、亚乔木黄栌林、灌木珍珠梅为主的自然生态群落林带景观和开敞游憩景观为主要特色,共同构建净月潭环潭的总体景观格局。环潭景观主要展现春、夏、秋、三季植物景观。冬季的净月潭则主要以树木枝干为依托充分展现北国雪域的壮美景象。积雪重重,树木的花、叶或落叶或被积雪所盖,唯有整体的树形姿态和未落之果才是展现雪域风情的最好组成元素。应此环潭周边的风景林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注重突出春、夏、秋三季的植被景观特点,但在植物空间格局的布置上则应完全体现四季景观变化的方方面面。
  内外游览路口和主要景观游憩点进行合理布局 , 是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口的布置要力显自然本色,通过树木灌丛和地形的设计变化,将主口处理成独特而吸引游人的标志点。
  自然、合理,通畅并吸引人的林地小景点布置在滨水沿线,增加潭边游览线的丰富性。从大的块状结构可分为四个区域。即:滨水区、中心疏林区、野营区、东侧游戏区、西侧灌木地被及微地形景观区域。
4.6 植物景观生态群落规划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是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依据,我们根据 Forman.Narch.Ian Mc Harg.kisser 等人总结出来的多条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如下一般原则:植物生态群落的规划应服从这些一般原则。
4.6.1 功能性原则
  指植物设计时应在体现植物生态群落稳定的原则下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将植物的叶、花、果、味、枝干等相对与人的特色审美及生态功能尽可能体现出来,做到功能和空间统一,功能和生态审美统一。发挥植物在分隔空间、形成绿色景观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结合道路游线、地形改造以及不同空间序列分区,规划设计不同景观层次和群落关系。
4.6.2 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行优化利用。净月潭风景林的规划应从植物群落之间、植物与地形景观之间以及人为构筑景观几个方面,通过时间这个因素,进行优化和协调取舍,才能创造出自然、稳定的植物风景景观。
4.6.3 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是指在一个区域(景观生态系统,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维持和管理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对于游憩性风景林地的建设,异质性是指潭边风景景观的特色,和滨水生态群落的特色林型。其关键是潭面水位线的稳定性和变化程度。
4.6.4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是在一个给定系统中环境资源变异性和复杂性的量度,包括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即生境或生态系统多样性)两个方面。其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景观中嵌块体(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他可用丰富度、均匀度、镶嵌度和连接度四个指标来表达。多样性既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风景林的规划的多样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的丰富性上,而不是植物个体的数量上,即: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均匀度和连接度。
4.6.5 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景观结构和功能。因此景观规划与设计要因地制宜,体现当地景观特征,不能生搬硬套其它地域的景观利用模式,这也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
4.6.6 遗留地保护原则
  遗留地指原始自然保留地的宝贵历史文化遗迹,应对其实行绝对的保护。《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提出了自然保护的三大目标:
保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
保存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保证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持续利用。
  目前,风景林地的建设,必须和现状灌丛以及背景落叶松林的保护协调进行对应。
4.6.7 生态关系协调原则
  生态关系协调是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以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是当今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目标。具体的来说,风景林地的开发建设,应处理好适度开发
4.6.8 整体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的载体,往往很复杂,景观规划需要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景观各要素。净月潭风景林地的建设涉及植物生态、景观生态、自然及综合地理、城市休闲生活、生态审美等方面的综合和协调,在强调主要景观整体性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各组成要素的综合性原则。达到生态系统的最佳值。
4.6.9 生态景观美学原则
  生态美泛指自然美,生态关系和谐美及艺术与环境融合美;它与强调人工规则,对称形式线条等传统美学形成鲜明对照,生态美学原则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最高美学准则。生态美学原则在自然化人文景观规划与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让城市充满大自然的生趣是我们共同的呼声。净月潭风景林规划属自然化人工景观规划设计,应以恢复自然景观群落保护物种生境和自然过程为目的。根据风景林地的边缘地带性质参考典型地貌的森林覆盖比例,合理的森林覆盖应为 15% (乔木) 58% (小乔木、灌) 27%( 草 ) 。
  (风景)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发生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单元地域单位所组成的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这种相互作用决定景观动态。单元地域单位又叫初级景观或单元景观,它是景观的最小结构部分,这种初级景观就是 B.H. 苏卡乔夫的生物地理群落 , 是植物、动物、微生物、小气候,地质构造、土壤、水文状况、人为因素等相互制约的总体。是具有相同状况的生物(生物群落)和具体相同起源和进一步发展可能性的一致地段,根据这一定义及其讨论,净月潭风景林的规划应该在植物群落特征,总体结构以及景观整体性上满足单元景观构成的要求。地处半自然空间地段和两个边缘地带的风景林,实际上其主体景观构成应以小乔木、灌木和为主,乔木元素和地被草地元素应是嵌块体和次要组成元素,人为的开发和利用应为求减小对该单元景观的和谐度影响。人为进行风景构造的材料和方式必须是生物性和生态性至上原则:
  在城市及城郊景观的创造方面,德国景观生态学家对景观的理解更具现实性。即:景观是地球上和谐的地段,包括自然景观地段,人文景观地段。我们的目标是运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营造一个尽量合乎自然景观群落原理并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具有独特景观特色的地理生境,生境( Ecetope )的基本单元,内部特征具有高度同一性,符合整体性原则。
  边缘群落效应是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净月潭风景林带为典型的边缘群落构建带,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对边缘效应与森林景观关系之研究,发现边缘区域植物群落之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和林木生物(产)量及平均高度,胸径均高于一般普通群落,边缘群落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地理边缘和水陆边缘
群落生长边缘(意义边缘)
边缘群落的动态和静态含义
  此边缘类型属林缘动态结构,其内容在宏观景观类型中属于河漫滩小乔木灌丛景观类型。根据以上原则,分析丘陵河漫滩地的植被自然结构和典型林型生长特点 , 可将该风景林地分为六个层带结构即:
路缘落叶松、白桦林渗透林带
路缘小乔木灌木地带林带
中心区主调树种及小乔木灌木林带
中心区林缘地被及花灌木带
草坪微地形、草原地被缀花带
水生沼生植物滨水层带
  该地段背景现状林型基本为樟子松、落叶松林,秋冬季节叶稀疏后金黄飘逸,整个景观雄伟秀丽。林边规划地带地形起伏平缓:由南至北到潭边地势依次降低,从自然地形和植被群落分析,由路至潭的群落关系为:过渡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及草地、沼泽水生植物。
  本区的可供利用的大乔木有:蒙古枥、蒙古杏、蒙古桑、家榆、兴安林、枝子等疏林和紫椴、水曲柳、胡桃楸、枫桦、色木槭、白牛槭、拧筋槭。
  灌丛有:稠李、麻黄、忍冬、火炬树(小乔木)、毛榛、东北山梅花、光萼溲疏、刺五加、黄花忍冬、疣枝卫茅、青槭类、朝鲜荚迷、暖木条荚、早花忍冬、蓝靛果忍冬、东北茶蔗、暴马丁香、珍珠梅。
  藤本植物,尤其林冠稀疏的地方有:狗枣猕猴桃、桃、软枣猕猴桃、北五味子、山葡萄、。
  草本植物有:山茄子、木贼、透骨草、蛰麻、木金凤、蚊子草、斯鹤草、鹿踢草、鹿药、小叶乔、七瓣莲、假繁缕,以及名贵药材人参、平母、大麻等。
  草原草地植物主要有:草、羊草、娄陵菜、野古草等地被草原植物。
  盐碱植物有:蒙古碱蓬、盐吸地肤、燕子尾、碱灰菜、细花碱茅等。
  芦苇沼泽植物:芦苇、灯心草、菖蒲、苔草、水葱、三棱、碱蓬、盐吸、地肤、燕子尾、碱灰菜、细花碱等。
  落叶阔叶林带,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原先红松阔叶林被多次采伐或火烧等连续破坏所形成的以蒙古枥、山杨、白桦及榆等树种组成的次生阔叶混交林,是典型的夏绿林景观。
  本区的鸟类具有适应干旱草原生活特征,主要有沙鸡科的沙半鸡、百灵科的沙百灵颖科的大颖、稚科的环颈稚和鹌鹑等,肉味鲜美、水禽中还有很多珍稀的候鸟、春来秋去,在本区江河、湖滨栖息繁殖的鸟类主要有丹顶鹤、灰鹤、白枕鹤及鸭科的各种野鸭。
  规划在林地内散养一些适宜鸟类增加游人兴趣,加强滨水林地的生态稳定性。
4.7 风景林季相景观规划
4.7.1 .春花:在林缘周边规划一些早春灌木及花卉,在潭边植柳、杏、桃、樱花、迎春等春花植物。
4.7.2 夏绿:主要栽植浓荫植物,重点配植色叶微差树种,在宏观浓荫绿色的统一性基础之上,力求丰富的绿色系列变化。
4.8.3 秋叶:规划槭树、枫树、桦树及白蜡、银杏等秋景树种。达到层林尽染,万紫千红的植物生态艺术效果。
4.7.4 冬雪(枝):规划在林间种植雪松、白皮松、黑松等,与落叶树、灌从的比例控制在 1 : 3 : 2.6 。展现树木枝条的以及更好的表达雪景。
  全区在几个带状层次植物季相分区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植物及水资源,在季相景观突出的前提下力求季相的统一风格,风景林的内在结构与功能要求风景林内应该具备:
a. 林相结构的统一连接性
b. 林斑嵌块结构的丰富性
c. 林缘植物的圈层分布规律
d. 林地疏密空间的分布——郁闭度景观
e. 种间关系的自然性、合理性
4.8 景区划分
  根据风景林生态及空间布局结构和规划规模、性质、以及不同景观变化,我们将该林地分为五个景区:
4.8.1 净潭映月景区:包括净潭映月、枫丹凝露、飘雪茶香、林雪人家、轻舟泛水景点。
4.8.2 草色波光景区:包括平湖溢香、湖月清新、草色花香、樱梨纷飞等景点。
4.8.3 湖山真意景区:包括冰雪湖山、湖山真意、苍松翠柳、荫柯鸣蝉等景点。
4.8.4 四季桦林景区:野牧轻歌、桦林风情等景点
4.8.5 金色迷园景区:金色迷园、飞雪探梅、苍松翠柳等景点。
4.9 游憩休闲功能分区
  规划风景林地性变化态势明显,边缘优势非常强烈,宏观远景景观要求景观组成和构成空间有较大统一性,虽然规划在内部空间组织上做到了一定程度的丰富性,但其空间格局大势决定了功能分区的划分,即以湖滨边缘为聚集线的游憩活动区和以路缘坡地为造景线的植物生态区。全区从功能上分为如下几个:
4.9.1 滨水有其活动区。
a. 中心疏林草地石景景观休闲区。
b. 野营区。
c. 东侧迷园区。
d.. 西侧灌木地被及微地形景观休闲区。
4.9.2 植物生态景观区
a. 微地形景观
b. 植物群落区
4.10 风景林的景观元素组成规划
  自然风景林地的群落关系复杂,种间关系稳定,季相景观丰富,但在较小面积内很难形成秩序感较强的景色,拟建风景林总面积 54 公顷,但位于较为狭长的沿湖地带,视觉感受面积很大,能够形成较好的季相景观效果。
4.10.1 特色森型组成
  吉林长春地区适合河滩生长的九类林型分析
河滩钻天柳林
  此类钻天柳林的生境是沿河两岸,土壤湿度较大或有季节性积水,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分布面积较大,是钻天柳的主要林型林分结构较简单(由于各数树种不适应这种水湿生境),钻天柳一般占 8 成以上,近乎纯林,在此林型中能与钻天柳混生的乔木树种较少,数量也少,常见的有春榆、大青杨。
  灌木主要有:珍珠梅、毛赤杨、辽东丁香、粉枝柳、稠李。
  下木生长茂密较多有:白花碎米荠、山荷叶( Atilboides tubularis )、狭叶麻( Urtrica arguetifolia )、水金凤、木槭、蝎子草、小叶芹、鸭儿芹、山芝麻、山茄子、大叶樟等。
谷地钻天柳
  钻天柳:东北群众称“红梢柳”以其幼枝夏绿冬红颇为醒目美观而得名,在东北分布很广,北与北极圈相平行,南迄朝鲜半岛,一般分布在 200 米左右。最高达 1500 米。
  钻天柳喜水湿环境,喜肥沃土壤,喜光。从其自然分布看,属耐寒而又适应冻土的河边植被。各森林树种,在长白山漫江一带能耐 -44 ℃严寒,虫害少,抗病性强。
  森林分结构:与生境有极密切关系,一般有明显规律性,呈片状条带状纯林,对土壤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大,特别具有耐水湿的特点。
  积水较多时一般表现为纯林而在良好土壤湿地为复层林相,位属上层。
  钻天柳林群落外貌整齐,郁密度大,一般在 0.8 左右。
春榆林
  春榆是表白植物区系的孓遗树种之一,为原生森林植物被类型,沿岸水曲柳、鱼鳞云杉林、春榆红松林、春榆水曲柳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吉林山区低山地带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河谷漫滩以及平缓山麓和台地等地段。大到在海拔 300 到 1000 米之间。春榆林的几个典型林型。
坡地春榆林
  分布在低山及低山丘陵地带缓坡主斜缓坡中下部或台地上。阴坡和半阴坡层多,土壤为坡,母质上发育的暗棕色森林土,排水良好湿度较大。
  其各树种的组成系数为:
  上梢:春榆 4-7
  水曲柳 1-3
  紫树 1
  色木槭 1
  此外尚有蒙古枥、白桦、山杨、裂叶榆、枫桦、胡桃楸、黄檗等。
  下木中密或密:主要有毛榛、刺五加、簇毛槭、东北山梅花、花楷槭、光萼溲疏、东北茶镳。
  草本以湿地中生型为多:山茄子、木贼、小叶芹、玉竹、毛缘胎草、变汉草、苔草、大猫眼等。
  天然更新主要为色木槭,水曲柳。
溪谷春榆林
  上木:春榆、水曲柳为主,其余有胡桃楸、椴树、白桦、香杨、大青杨、粉枝柳。
  下木:暴马丁香,其次为:刺五加、山梅花、黄花忍冬、珍珠梅。
  草木:棣棠开麻、宽叶荨麻、假繁缕、小叶芹、蕨、山茄子、木贼等,林分郁密度为: 0.6-0.8 ,春榆可高达 30 米。
低地水曲柳林:
  多见于河谷两岸海拔低于 800 米的平坦小河各地。
  上木:主要有:水曲柳、白桦、粉枝柳。
  中木:暴马丁香、毛榛、珍珠梅、小梅花、黄花忍冬、刺五加、卫矛以及山葡萄、狗枣、猕猴桃等藤本植物。
  草本:贯众木槭、毛缘苔草、舞鹤草、落新妇、毛假繁缕、山茄子、康松草、凤毛菊、毛蹄盖蕨、蚊子草。
  (7) 低谷地白桦林
  多分布在 200-400 米丘陵谷地,有常年或季节性流水,地表常有微起伏,林地湿。林木组成单纯(限制旱生树种)群落结构简单多团状布置疏密不均少数有水曲柳和色木槭混交,郁闭度达 0.5 。
  中下木:珍珠梅、茶条槭等。
  柳叶绣线菊、蓝靛果、忍冬等占一些优势。
  草木:光叶蚊子草、毛缘苔草、落新妇、水金凤等。在林中空地有桂皮紫、小叶章
  ( 8 )地漫岗蒙古栎林
  这一林型的蒙古枥多嵌在,杨桦林及水杨林及其它混交林之中,以小面积纯林或与小杨、白桦呈混交状态,组成树种较杂。主要有:白桦、紫椴、胡桃楸、水曲柳、色木槭、春榆、榭树、糠椴、白牛槭等。
  下木变化明显,主要有:东北山梅花、长白蔷薇、乌苏里绣线菊。
  草本:羊胡子草、四花苔草、宽叶苔草、关苍术、头菜、尾叶香茶菜、轮叶沙参、宽叶山蒿等。
4.10.2 .灌丛林型的适宜群落
榛丛( Form.Gorlos.Keferophylla )
  高 1-2 米为吉林省优势种群之一,生长期为 15 年,寿命可达 20 年。
柳丛:
  柳属中柳、蒿柳、三蕊柳、卷边柳等灌木丛型柳树为优势种组成的群落。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沿河平坦的河岸阶地,一般以杞柳为优势群落,高约 1 米左右。
  混生有毛榛、疣枝卫矛、溲疏等。草本以小叶樟占优势,混有凤毛菊、地榆、白屈菜。
胡枝子灌丛
枸杞林( Lycinm.chimmense )根条发达,强萌能力 5-8 月期间能生新条,高可达 1-2 米地径可达 1 米左右,株径为 2X2 米或 2X3 米。
盐肤木丛盐肤木又名盐麸子平均树高 2.1 米,一般在阔叶混交林林缘上层一般是蒙古枥,胡桃楸、水曲柳、黄檗、裂叶榆、灌木层有:鼠李、暴马丁香、卫矛、金银忍冬、胡枝子、毛榛子等。
草本:败浆草、茜草、尚菜、苔草、蕨类。
规划在以上八个乔木混交林林型和五个灌丛林型为依据,结合一些引进景观树种、秋季景观树种,力求造就适合该地生长,并有独特统一风景景观的休闲风景林地。
4.11 景点布置规划
  依据净月潭风景区总体规划,该区风景林规划属一般游憩次区,可根据风景游憩的功能和景观要求进行适当满足保护规划的适度开发。规划定位为自然型风景林,要求管理较为精细,有一定的风景林设施和休闲场地,能够满足假日休闲的城市居民活动。
  根据该地段风景资源的特点和人们对自然风景资源的兴趣集中程度,对景点进行了合理布置。主要兼顾了三个方面的视线审美要求:
  其一:净月潭边区域及对岸的宏观观赏要求。
  其二:潭边路缘落叶松林带的宏观景观结构统一性。
  其三:潭边近景景观的丰富性要求。
  路缘为林间潭边农田地,观赏价值和丰富性都很低。故主要景点主要以人工创造的风景林为主,结合现有的滨水,缘路景观形成一个宏观上符合整个潭区的风景结构,但相对独立并具有相当丰富性的景点分布模式。
  根据总的布局结构,规划风景林可分为五个自然景区八个景点的布置是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功能性设施而规划的。这五个景区是:
1 .净潭应月景区
2 .草色波光景区
3 .湖山真意景区
4 .四季桦林景区
5 .金色迷园景区
  在五个景区内分布十八个景点(景点介绍限于篇幅从略)
5.12. 地形竖向设计
  风景林地的地形竖向设计,基本保持了原有河漫滩滨水缓坡地的特征,只做了小的微地形调整,规划在近岸点地形向潭面凸伸的地段顺势进行地形堆高调整,丰富湖岸线的景观效果,营造更好的植物造景空间。
5.13 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的规划和林地保护抚育相结合,限制车辆使入,整个林地交通道路分为三级,主路、次路、辅路(小路、简易通道、以及木栈道等五个类型等三个层次,增加路面的层次,并协调于不同的植物景观。主路为石板或混凝土路面,次路为石板或砾石嵌块路面,辅路可采用灵活的方式如:砂石路、草地路、木条路、栈道或大小石面镶嵌路面等。
  主路宽 3 米 ——碎石路面
  次路宽 1.8 米——碎石路面、草地嵌石路面
  辅路宽 0.75---1.5 米——草地碎石路面
5.14 水土保持及规划
  拟建风景林目前为裸露土层 , 仅在庄稼未收割前有较弱的抵抗冲刷力。为此 , 成林之前和植物群落稳定前期的水土保持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 规划结合景观塑造,采取了如下水土保持措施以加快风景林的更好形成:
采用一些景观效果好,但具有典型水土保持作用的植物群落,如沿层带结构,每隔十米种植根系发达的地被植物苜蓿、野牛草等,灌丛如榛丛、胡枝子、灌木柳丛等。
采用石景组成局部石丛,结合地被植物形成石台地,防止水土流失。
保持整个规划风景林地不露土,实行草地、地被及灌丛乔木组成的全面立体绿化措施。
  水土保持主要林型选择
山顶防:主要以蒙古枥、山杨、桦槭椴为主,长白落叶松也是其主要树种。
防坡林:主要以现有天然次生林为主。主要有:蒙古枥、山杨、白桦。灌木以榛丛、胡枝子和其他草类占一定比例。
  长白落叶松、樟子松林也是其主要林型
固沟防冲林:以杨、柳和灌木柳为主,主要起缓流,挂淤作用。
库岸林:主要分布在中小型水库及塘以库区周围岸边,由长白落叶松、樟子松、杨树形成为团块状针阔叶混交林。
河岸护滩林
  主要有杨、柳和灌木柳。目前均达不到景观要求。
5.15 树种及群落比例规划
  总体规划对本区提出的植被规划措施为:
5.16.1 在山势平缓植被良好开阔地带可增加白牛槭、拧筋槭、关东槭等色叶树种,在林下林缘开阔处可种植忍冬属植物,果实成熟变红不易凋落,大雪纷飞时,雪里红果分外耀眼,在红松和落叶松林缘,片植、丛植白桦林与槭树林,形成季相变化的群体美。
5.16.2 营造风景经济林和环保林
  可植桃、杏、山楂、银杏等经济观赏树种,白桦、槭树、枫树、等色叶观赏树种。
  根据总体规划所提建议,结合现状规划造景要求,和本区植被的详细景观特点,提出如下主调树种规划:
  主调树种落叶阔叶大乔木占总体覆盖率的 10%
  其中:白桦( 45% )、枫树(五角枫、元宝枫、红枫) 10% 、槭树类(鸡爪槭、白牛槭、色木槭) 15% 、榆树 10% 。 ——占 80% (秋景)。柳( 5% )、杏( 5% )、洋槐、杨树( 5% ), ——占 15% 。其它参考树种占 5% 。主调落叶小乔木占总体覆盖率 15% 其中:黄栌( 70% )、腊梅( 10% )、山楂( 10% )、辽东丁香( 5% ),其它参考树种 5% 。主调常绿针叶乔木占总覆盖率的 8% 其中:东北黑松( 80% )、美人松( 10% )、红松( 5% )、冷云杉( 5% )。落叶松占总覆盖率 2% 。主调落叶灌木占总覆盖率 35% 其中:珍珠梅( 30% )、忍冬( 30% )、稠李( 10% )、太平花( 15% )、连翘( 5% )、茶条槭( 5% )。其它参考树种 5% 。主调花卉地被及藤木占总覆盖率 20% 。观赏草地(高羊茅、结缕草)占总面积的 10% 。水生沼生植物:荷花、睡莲、水葱、千屈菜、芦苇、灯心草、菖蒲、苔草、水葱、三棱、碱蓬、盐吸、地肤、燕子尾、碱灰菜、细花碱等。
  沼生植物覆盖约 9 公顷,在规划委托范围以外属水位变化区域,不计入此用地平衡范围,该区域面积是现规划范围的 1/3 。
  5.16 构筑物及设施点规划(略)
  5.17 用地平衡表(略)
  ① “生态学是一门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科学,是以一种更为复杂的观察地球的生命结构的方式出现的,是探求一种把所有地球上的有机体描述为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的观点。从十九世纪一开始,很快生态学就从纯粹的生物学的领域中脱离出来,并演变为生态经济学、生态政治学,甚至可以冠以各种前缀的学科,如文化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艺术生态学等。并且演变为一种新的哲学概念和世界观、伦理观”。
  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 . 沃斯特先生提出了生态学研究的所谓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类以自然为前提的条件下所创造出来的第二自然( second nature ),即“技术环境”,它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就英美国家而言,生态学思想自 18 世纪以来,就一直贯穿着两种对立的自然观:一种是阿卡狄亚式的、一种为帝国式的,“前者以生命为中心,把自然看作人类的需要尊重和合作的伙伴;后者则是以人类为中心,把自然看作供人类索取和利用的资源 ” 。
  工业革命以来帝国式的生态学思想长期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并在长期的工业化历程中变得绝对而极端,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失衡,无论如何这都不符合有着整体观念的生态学的思想。二十世纪后叶到新世纪初,很多国际机构和国家相继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思想观念转化的最终体现,规划设计的思想观念转变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审美文化发展的需要。是不容置疑的现实事实。然而规划设计界、管理决策机构长期以来似乎用简单的、静止的空间功能、形式审美的思想观念去创造、来判断一个位于社会顶端层面的蓝图世界,难怪当我们面对粗陋、单调毫无生气的空间景观时只能相互抱怨,相互疑问,无端刺激着国人的自信和文化自尊。思想观念的标准迷失是一种综合资源的整体浪费,最为可怕!因此在规划设计教育和思想观念交流中分析利弊,指出现状与发展趋势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处在工业文明、信息、生态、科技文明、农业文明同时发展并面向经济全球化的特定历史时代,仔细分析并了解我国的规划设计思想观念状态以及这些状态的发展趋势则显得刻不容缓。
书刊引用:
1. 《吉林森林》
2. 《景观生态学》 俞孔坚 著
3. 《净月潭风景区总体规划》《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 丁文奎 等编制
4. 《植物生态学》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教研室 编
5. 《花园设计》 余树勋
6. 《生态思想史》 唐纳德 . 沃斯特
项目参加人员:
项目主持人:田 园 工程师 设计室主任
参加人: 徐 波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副院长
周 曦 高级工程师 总工程师
钟继涛 工程师
李 铭 建筑师
(转自“http://bbs.ylstudy.com/thread-12574-1-1.html)
关于我们 -网站会员 -广告服务 -服务声明 -办事指南 -在线咨询 -网站管理
-欢迎您,您是第1017328位访问者!